▲1948年,西北野战军部门向导人合影。左起:甘泗淇、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战场,摄影师紧握手中的摄影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拍摄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一批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画面的珍贵影像素材,书写了中国影戏历史。
1937年建立的延安影戏团,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影戏机构,拍摄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坚持抗战的许多珍贵影像。随着抗战胜利,延安影戏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部门成员被分批派往东北地域,准备在接受伪“满映”的基础上,筹建第一个具有较完备设施的人民影戏制片厂。而在延安,1946年8月,又有一个新的影戏机构——延安影戏制片厂宣布建立。
延安影戏制片厂建立之初,原计划以拍摄故事片为主。1946年10月初,反映劳动模范翻身故事的第一部故事正在紧张拍摄时,陕甘宁边区连遭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犯和飞机轰炸,战事日趋吃紧,拍摄事情无法继续。为适应战争需要,组织决议,留守在延安的程默、伊明、凌子风等人组成摄影小组,立刻奔赴前线,转入纪录片拍摄。11月,国民党军集中军力向陕北进犯。
边区军民提出“守卫廷安”“守卫陕甘宁边区”的口号。程默等4人在南线随军拍摄了国民党军进犯边区的罪行,以及边区军民英勇斗争的镜头。1947年3月,胡宗南集中军力,大肆进犯陕甘宁边区,解放军接纳战略转移,摄影小组也追随大队伍一起,撤出延安。
凌子风与罗茅追随先头队伍,朝着陇东偏向前行。程默和伊明则与大队伍一起,去了安塞川偏向。他们在脱离延安时,沿途拍摄了边区军民有组织、有秩序搬迁退却和支援前线的局面。随后,他们又幸运地遇上西北人民解放军伏击、围歼国民党军队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等几个著名战役,抢拍到队伍发动、进入前沿阵地及押送大批俘虔的镜头。
8月下旬,程默与凌子风听从组织摆设,来到中共中央指挥部所在地——葭县(今佳县)朱官寨村,准备拍摄首脑与边区人民一起同生死共磨难的镜头。周恩来得知后,指示摄影队要尽一切可能地多记载一些有意义的镜头。摄影师很想拍摄毛泽东事情时的情景,但频频请示,均未获批。毛泽东说,你们节约一些胶片,多拍一些战士和群众,多拍一些新人新事不是更好吗?程默只能请求周恩来前去做事情,毛泽东这才委曲同意。
有一次,摄影师前去拍摄时,毛泽东正在窑洞里看舆图。他们怕影印毛泽东的事情,就在窗外偷拍。
机械声惊动了毛泽东,他抬头一看是在拍影戏,就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窑洞说:你们来拍吧,要否则你们就完不成任务了。就这样,摄影师拍下了毛泽东在窑洞油灯下指挥作战的经典镜头,拍下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向导脱离延安后转移行军和途中歇息的镜头,拍下了陕北人民送公粮、抬担架、带路送信支援前线的镜头。
此时,罗茅随野战军向南追击,也拍摄到了西北战场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在作战中的影像素材,以及收复延安、解放宜川和瓦子街战役的画面。转战陕北数月的拍摄事情竣事了,摄影小组共积累了14本《守卫延安守卫陕甘宁边区》的珍贵新闻影片素材。其时解放军已开始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一方面,党组织思量要为新中国造就影戏人才;另一方面,限于战争情况,这14本影片素材其时尚无条件立刻洗印编辑,需要拿到新建立的东北影戏制片厂去洗印。
基于此,10月,以延安影戏制片厂干部为基础的西北影戏工学队正式建立,随即前往东北。到东北后,这些影像素材相继被洗印出来,一些镜头被编辑在长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和短纪录片《还我延安》之中, 为这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载。
(摘自《解放战争影像档案录》,原刊《党史博览》2019年第四期)泉源:文汇网。
本文来源:yobo体育全站app-www.apandi-china.com
Copyright © 2000-2021 www.apandi-china.com. yobo体育全站app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2165267号-4